深读 | 中国父子的最大问题,是我不认同你
来源:闲时花开(ID:xhsa369)
作者:刘娜
01
坚持日更的自媒人连岳(专栏作者,原名钟晓勇)老师,连续停更了4天。再次更新时,是1月12日晚,他写了篇文,名叫《钟师极》。那是他父亲的名字。因为癌症,老人刚刚离开人世。
谈及和父亲的关系,连岳老师说,20岁以后,在观念和生活方式上,他们父子间产生巨大差距。
他做的很多选择,在父亲看来匪夷所思。父亲尝试通过唠叨改变他时,总是被他以重话打断。
就连10多年前,刚学会上网的父亲,搜索自己的名字,发现没有结果,开心地对他说“我的名字多好,没有重名”,他也不忘挖苦父亲“这不说明名字好,只说明你没做什么”。
父子间最交心的聊天,是去年年底,已患重病的父亲和他聊到情深处,拍着他的腿说:“父子一场啊,父子一场啊,可惜我的福分不够。”
如今,吃过不少苦头、对人充满善意的父亲走了。
身为职业写作者的儿子,在送别父亲后,以父亲的名字在公号写了篇短文,为的是,再有人搜索“钟师极”这个名字时,能看到结果——虽然,叫这个名字的人,已不在人世,但这是永别后儿子最想为父亲做的一件事。
文中,连岳老师感慨:“(如果时光)重来一遍,估计也是如此吧。这就是我们父子的命运。”
这何尝只是连岳老师父子的命运,这其实是所有中国父子的命运——
明明父子连心,偏偏彼此否定;本想好好说话,不料反唇相讥;其实渴望沟通,最终欲言又止。
02
中国式父子的问题之一,就是父亲很少认同儿子。
渴望儿子成才又怕儿子骄傲的父亲,擅于以打压的方式监视儿子的成长,也总想以自己的经验指导儿子的人生。
知名主持人马丁在《父与子的战争》这场演讲中说:“中国式父亲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打骂,最大问题是三个字:不认同。”
他的父亲是老牌大学生,传统守旧,清高隐忍,最拿手的本领就是打击他。
小时候,他考试考砸了,父亲说“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”;他考了全校第二,父亲又说“第一名是谁啊”;他被母亲宠爱,父亲就说他“吃不得苦,扛不起事儿”……
父亲的不认同,让马丁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和逆反心,索性选择和父亲对着干——
父亲让他学理科,他偏学文;父亲想让他当工程师,他偏去当主持人;父亲说往东走,他偏要往西行……
后来,父亲因重病住院弥留之际,恰是马丁的女儿出生之时。为让父亲不留遗憾地离开,马丁说服家人哀求院长,让他抱着未满月的女儿到ICU和父亲见一面。
已经无法说话的父亲,得知儿子的这个决定后,坚决地摇了摇头:他不愿小孙女来细菌满屋的病房,哪怕那是他最大的遗憾。
那一刻,马丁在父亲的病床前泪流满面:父与子的战争落幕,儿子才明白这场两败俱伤的交战中,他们都爱着彼此。
时光流转,代代繁衍。
当父亲不再是充当审判儿子的法官,成了被病痛折磨的弱者,儿子也不再叛逆折腾的逆子,成为人到中年的父亲,两个男人才在病榻前明白彼此冰冷的面孔下,都有颗为对方滚烫的心。
只是,有的父子情尚可弥补,有的父子情终成遗憾。
父亲和马丁
03
中国式父子的问题之二,是儿子总想向父亲证明自己。
渴望摆脱父亲限制和窠臼的儿子,总想竭力证明自己与父亲不同,到头来却发现,走再远的路,都也无法逃出父亲的注目。
范伟和大鹏主演的电影《父子雄兵》中,父亲范英雄是位退伍军人,在一家幼儿园开通勤车,穷困潦倒,木讷守旧,但一副热肠,两手功夫。
和父亲说不到两句话就吵架的儿子范小兵,渴望摆脱父亲般平庸,急切渴望成功发财,但他一次次创业一次次失败,甚至陷入高利贷泥潭。
为了还债,他甚至把父亲支回云南老家,导演一出父亲假死的葬礼,只为以份子钱摆脱放高利贷的黑帮。
诡计被父亲识破后,范小兵被黑帮带到澳门,身陷险境,命悬一线。得知这一消息,范英雄带着一帮老战友前去解救儿子。
生死关头,父子团结合作,联手出击,暗语就是小时候父亲陪儿子打的通关游戏,成功将黑帮头子撂倒。
那一刻,满脸是血的范小兵恍然大悟:原来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帮他打通关的那个人,就是父亲!原来舍弃生命也要保他平安的那个人,还是父亲!
罗素说,父亲们最根本的缺点,在于想要孩子为自己争光。
其实,儿子们最致命的短板,何尝不是总想着要比老子强。
理性上,哪个儿子不知道父亲的爱,不懂得那沉默背后深沉的关怀,但感性上,哪个儿子又愿意放下超越父亲的自我期待。
甚至,为了摆脱父亲们老路和命运,儿子们往往选择逃离和远方,留给父亲一个沉默的背影。
直到,儿子在磨砺中长大,或父亲在病患中离世,往事被重新理解,争吵大半生、决裂大半生的儿子,才猛然发现——他越来越像父亲,父亲是他无法走出的堡垒和乡愁。
他和父亲爱着彼此,这却是个被遗忘太久的秘密。
《父子雄兵》剧照
04
中国式父亲的问题之三,是隐忍的中国伦理造就了隐忍的爱与痛。
中国儿子,中国父亲,中国男人的最大问题,是不擅长表达。他们惯于把情感积压心底,将深爱化作沉默。
我曾写过一个真实的故事,叫《那个和我争吵一辈子的男人,走了……》。
这篇文中,红旗下长大的父亲,信奉男孩子只有吃过苦历经风雨才更有出息。
他嫌弃儿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,指责儿子吊儿郎当没有担当,批评儿子性格懦弱好大喜功。
儿子也非常厌恶父亲,凡事都和父亲对着干,甚至买房时拒绝接受父亲的施舍。
他逃离家乡,辞去工作,来到深圳,创业打拼,甚至倔强得不给父亲打一个电话。
直到有天,他接到母亲的电话,才知道父亲已病很久——为了不影响他的事业,父亲一直让母亲瞒着他。
他回到家,陪父亲走完最后一程,才在父亲的书柜里,翻出了20多本日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父亲对他的爱,从他出生、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到他结婚、生子和创业。
那一本本的日记里,父亲提及他时一遍遍写道“想亲亲他,想鼓励他,想拥抱他,想说爱他,想和他说句对不起”。
日记的最后一页,停留在父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天,上面只有一句话:“梦见儿子回来了,他说,他不怨我……”
那一刻,他瘫坐在地上,第一次对自己感到恨,对父亲感到愧。
隐忍的爱,隐忍的表达,隐忍的付出与牵挂,才是中国式伦理下的中国父子。
它让中国爸爸羞于表达“儿子,你真棒”,也让中国儿子耻于说出“爸爸,你真好”。
哪怕,在他们心中,对方早就不可替代,独一无二,重于一切。
父与子背影
05
中国式父子关系的出路,是父亲和儿子放下各自评判的标准。
当父亲和儿子把彼此当成普通人,尝试理解对方因时代和环境,因成长和缺失,因坚持和梦想,也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和不完美的一面时,两代人的心才越来越近。
不管是父亲还是儿子,当他学会以平等而慈悲的视角看待对方时,来自血脉深处的相通和相惜,才真正在两代人间流淌。
在《钟师极》这篇文章里,连岳老师写道:“我父亲终究是个极普通的人,我再会写文章,也改变不了这一点。”
看似平常的一句话,却蕴含着难得的认知。
长久以来,儿子们的叛逆和流浪、逃避和抵抗、作对和作恶,还不是因为太在意父亲对自己的看法,而选择以一个极端打碎父亲的期望?
而父亲们的指责和打压、严厉和苛刻、隐忍和沉默,还不是因为总期待儿子能够比自己强,而试图以一种反向为儿子树立起正向?
在《父亲》这首歌中,崔恕唱到:“我们为什么不能做朋友呢?”
对呀,当父亲不再将人生经验和未竟梦想投射到儿子身上,当儿子不再以自我臆想和轻狂鲁莽去理解父亲,他们才能像两个男人那样,坐在草地上和饭桌上,看云看水,喝酒聊天。
就像,诗人王家新老师在那首《和儿子喝酒》中写得一样——
一个年过五十的人
还有什么雄心壮志
他的梦想不过是
和久别的已经长大的儿子
坐在一起喝上一杯
两只杯子碰在一起
这就是他们拥抱的方式
也是他们和解的方式
陪父亲喝酒
06
能陪父亲喝酒,是一种中年幸运。
我们,都该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。
闲时花开(ID:xsha369)作者刘娜,混迹媒体圈十余载,发表文字量百万字,能写亲情乡愁故事,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。
延伸阅读
监制:易艳刚 | 责编:刘晶瑶 | 校对:赵岑
子欲养而亲不待